其他
复工复产的先行军——制造业百企复工快速调查
中制智库
29 February 2020
中制智库
作者:杨志明等
【导语】目前制造业企业复产率接近70%,但员工复岗率与企业复产率不成正比,生产线上的一线员工缺岗多,造成生产线不能全面复产。当前疫情对制造业企业复工冲击影响程度正在减弱,主要影响显现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的“旧两难”和招工难、复工难的“新两难”将加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
本文字数 | 4950字
阅读时间 | 15分钟
国务院参事室委托课题:
复工复产的先行军
——制造业百企复工快速调查
杨志明等
一
制造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是复工的骨干力量,非公企业复工积极性较高。
民营制造企业复工关键在于一线操作工上,多数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占比都超过50%,一线操作工复工率直接决定了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
二
制造业复产企业增加较快,但员工复岗率还不能同步提升,处于“不对称”阶段。
(一)制造业企业复产率接近70%。多数企业从2 月10 日起已经开始复产,例如金川集团截至2 月25 日,复工率达到95.8%,其中广西公司复工率97.2%。但从调查企业来看,仍然有39%的企业实际复产时间需要延迟到3 月1 日以后。
(二)当前员工复岗率与企业复产率不成正比。从正在返城的员工来看,员工的复岗率远远低于企业复产率,存在复产后员工难复工的问题。例如全国古典家具生产规模居于前列的浙江东阳中信红木家具集团已经开始复产复工,其中本地员工复工260 人,占员工人数38%,外地员工由于一时难以到岗,目前生产线上主要靠当地员工部分复产,待外地员工复工后才能达到春节前生产规模。
(三)从企业内部各类员工的复岗率情况来看,目前“倒金字塔”现象较多。调查样本中,管理人员的平均复岗率为29.9%,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复岗率为24.3%,一线操作人员的平均复岗率为19.8%。例如徐工集团2 月10 日启动复工,但受疫情影响,集团下属公司在徐州的供应链配套企业多数未能进入复工复产状态,主要是生产线上的一线员工缺岗多,造成生产线不能全面复产。
(五)目前,全国农民工输出地大都是疫情低风险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防疫管控程序多、“一刀切”等问题不得不延后。调查企业中,富士康反映当前复工主要障碍是受防疫过度管控的影响,多数乡村、社区对人员进出实行“过度”的严管,制约了农民工外出返岗。农民工外出务工须开具健康证明等,手续繁琐,给返城复工的输入地也带来很多困扰。由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外地员工约占员工总数90%,目前不少地方道路客运不畅成为制约复工的重要原因,员工返城后需隔离观察14天,形成返城还不等于复工,由于迟迟难以恢复产能,富士康面临巨大的企业运营和订单交付压力.
(六)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复工难度大、复产延后。由于使用外地用工人员多,一下难以找到相当数量的隔离租房,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也准备不足,难以达到全面复工的水平,有些企业采取灵活用工方式来缓解当前复工困难。双星鞋业反映,受这次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复工后为减少成本还将减少正式用工的比例,增加灵活用工比例。在此次疫情中,共享员工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快速复工模式,华晨宝马先复产沈阳工厂,由于缺工,通过共享员工平台从集团外先调剂50 名一线操作工,一汽丰田通过华晨共享用工平台应急使用了220 名成熟练技工,保障3 月初准时复工复产。
(七)居家或者远程办公并不适合作为制造业复产复工的主要措施。例如华晨宝马2 月17 日已经开始逐步复产复工,从集团内部来看,管理团队主要以弹性工作制或者远程办公为主,但整车生产厂的员工只能是在一线操作为主,远程办公的形式并不能有效保证生产线的顺畅复产。
三
当前疫情对制造业企业复工冲击影响程度正在减弱,尤其是春节过后赶制防疫物资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防疫与复工可以同时做到。
(二)从复工对就业影响看,随着疫情的逐步减弱,企业用工会发生恢复性反弹,目前疫情虽然带来了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用工减少,但同时也促进防疫物资等相关制造业企业生产扩张和就业增加。例如,甘肃扶正药业科技公司生产抗疫产品(75%酒精消毒液、贞芪扶正胶囊)的生产线已经复工,并且在外地员工较难到岗的情况下,该生产线的员工复岗率也在70%左右。在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都有工厂的奇正藏药,处于疫情轻的地区,订单增加,500 多名员工按原定2 月10 日已经复工;山西振东制药集团的复方苦参、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胶囊等防疫药品及银翘解毒胶囊等清热解毒药品在疫情期间需求急增,春节期间部分员工仍然正常上班,加班加点生产药品,直至2 月10 日,近2000 名员工全部复工,继续大力生产,保障药品供应;山西亚宝制药集团在太原高新区主要生产抗生素产品,为保障防疫物资的急需,从春节到现在,200人都是轮休,满负荷生产。
从中期趋势来看,未来3 个月内,多数制造业企业随着生产达标,用工需求也会同步上升。从调查来看,48%的企业2020 年正月底仍然有招聘计划,接近70%的企业没有裁员计划,反而在自然减员后会继续补员,因此1-3 个月内的制造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出现70%以上的恢复性反弹,随着员工逐步复岗,制造业就业形势会基本稳定。
(三)疫情对制造业的民营中小企业短期冲击性较大,私营工业企业的资金链条已经普遍处于紧绷状态。
(四)对制造业企业复产复工的影响,主要显现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加剧。从当前情况来看,目前制造业企业很多面临招工难和复工难的“新两难”局面,并且很多技能要求较低的制造业企业由于订单积压或者资金链、产业链断裂的原因,大多数会直接延后复工、甚至暂时停工,而技能要求较高的智能制造或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受疫情冲击较轻、将先渡过难关。从长期看,招工难和就业难的“旧两难”和招工难、复工难的“新两难”将加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缺乏技能的农民工同样面临较高的失岗风险。
调查企业中,对限制农民工合理流动反映强烈,盼望当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就组织农民工集中返岗能协调一致。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采取“点对点”的包车或专列等组织方式,集中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的需求较为迫切。
四
对症下药,有序推进制造业企业复工的建议。
(二)采取农民工返城定制化交通服务。就业输入地应积极采取“包车、包机、包专列”等有效办法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给农民工返城复工提供安全、便捷条件,使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基本得到满足。例如,北京精雕集团组织员工自驾车搭乘在一起,实现20O多农民工技工点对点的返城复工;浙江东阳中信红木家具集团为保障全面复产为省外返城员工定制“专车”复工。
(三)简化复工手续,取消不合理审批,建立备案承诺制,由管制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例如,广东佛山出台取消以疫情防控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审批、备案等行为,企业复工复产无需批准、无需签订承诺书,不得要求返岗员工提供多项证明。但由于各地方政策不同步,造成由于供应链上下游复工时间不同所带来生产受阻,特别是即便达到复工标准,但由于员工不能实际到岗造成复工困难。
(四)当前复工可实行“政府指导、企业自定、部门服务”的原则,鼓励企业创造出行之有效办法,尽快缓解企业用工短缺。政府与企业合力解决口罩等防护物资缺口和隔离用房等困难,保障防疫和复工两不误。从调查样本企业来看,在复工准备过程中,50%以上的企业在体温计、消毒液、酒精、喷雾器等储备方面都准备较为充足,但仍然有55%的企业在口罩储存方面存在困难,“一罩难求”依然严峻。调查企业中只有12.9%的企业会在外帮助员工提供隔离宿舍,82%的企业还没有准备好帮助员工隔离的临时租房。
(五)加快扶持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接地气”、见到实效“冒热气”。努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优先支持汽车、电子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重点支持5G、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扶持防疫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疫情结束后出口产品新优势,也要支持家具、服装、制鞋和食品加工等民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走向高质量发展,避免市场持续疲软中再遭疫情重创而出现行业“塌陷”、失业众多的状况。目前,针对企业复工的多种优惠政策已出台不少,应推动解决制造业企业先复工、先落实、先受益,率先恢复产能、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增加收益,这都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尽快落实、精准服务。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三费和缓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到位,一般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约25%左右,这对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及时雨,有待尽快落地见效,确保每户参保缴费的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燃眉之急。
相关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快加强,从100 家调查样本企业来看,九成以上的企业目前暂未得到与疫情相关的政府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或者降息、失业保险返还、减免房租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受益还有一个时间差。目前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扶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有效办法较为缺乏。
(六)针对不少地方和企业“放大招”吸引农民工复工,似乎招工难初步显现,技工更是短缺,要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工技能提升和人文关怀。尤其沿海地区的“制造之都”要将提高农民工技能作为吸引农民工的重要砝码,鼓励多劳多得,也要允许技高多得,使农民工大多数成为技工、优秀的成为技师,从根本上缓解“招工难、技工荒”问题,补齐技工长期缺少的短板,也使近年来快速上升的劳务派遣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上。例如,调查中,用工量大的企业招一个农民工复工补助2000-3000 元,实际是对劳务派遣用工转让费由人均千元飚升到人均四千元的直接对冲。
“低谷”时往往更能挖掘自身潜力,企业复工受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大力扶持渡过困难期,也要化危为机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助推发展转型,推动企业从人力资源开发转向人力资本提升,为战胜疫情后创出提升农民工技能和企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课题组负责人杨志明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李付俊、林蔚为课题组成员)
推荐阅读